9月28日中午,凤凰世嘉第二社区的居民正在社区周边的凤凰世嘉标准化菜市场购买新鲜水果。河北日报记者 刘禹彤摄
紧邻震后老小区培仁里社区的培仁历史文化街,正在带动社区周边居住环境不断优化,居民消费内容进一步延展。河北日报通讯员 王子一摄
近日,唐山市入选全国首批30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名单,为全省唯一入选城市。该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方案》提出,到2025年,在市中心区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规范有序、服务优质、商居和谐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
买水果、寄快递、打印材料……如今,对于唐山市很多社区居民来说,生活琐事变成了下楼遛弯时顺手就做的简单事。随着近年来建设城乡商业体系、完善便民商业网络、改造老旧小区等措施逐一落地开花,社区周边演变成为“美好生活加油站”。
根据商务部等12部门《关于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的意见》,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是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服务半径为步行15分钟左右的范围内,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等为目标,多业态集聚形成的社区商圈。近日,唐山市入选全国首批30个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地区名单,为全省唯一入选城市。该市制定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5年,在市中心区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业态齐全、功能完善、智慧便捷、规范有序、服务优质、商居和谐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近期,笔者走访唐山市凤凰世嘉第二社区等多个社区,探访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为市民生活带来的新收获新变化。
提档升级扩容商圈,生活更便利
“圆白菜多少钱一斤?给我称上几棵。”“秋天的黄瓜好吃,我也装几根。”……走进路北区光明街道的凤凰世嘉标准化菜市场,一股“人间烟火”气息扑面而来。家住凤凰世嘉第二社区的居民武妍正在蔬菜区挑选当天的食材。“这里东西很全,水果、蔬菜、海鲜类、百货类产品应有尽有。”她对这家菜市场赞不绝口。
“自从商户搬进了标准化菜市场,管理提升了,经营有序了,人员的素质也提高了。”武妍向笔者介绍说,近几年,菜市场的提档升级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每个摊位都张贴着商户信息、食品安全信息等,这也督促商户提升服务质量,树立诚信交易口碑,给消费者提供放心、透明的购物环境。
毗邻凤凰世嘉标准化菜市场的凤凰世嘉第二社区正是此次唐山市重点打造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之一。商户多,品类多,业态全,是留给笔者的第一印象。“凡是您能想象到的商业业态,我们基本都有,规模较大的顺丰转运点在我们社区就有两个。”社区党总支书记张巍如数家珍,社区建于2014年,常住人口7333人,有一个小学、一个大型商超和便利店、超市、美发馆、宠物店等近500个商业网点,能够满足居民各种生活保障类和品质提升类的需要。
凤凰世嘉第二社区能聚拢众多商业网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建筑本身的规划设计。张巍介绍说,社区楼体以“组团”为单位,在沿街一侧一层全部设计为底商,为入驻商户提供了广阔的物理空间。同时,街道和社区又以唐山友谊购物为商业中心,进一步整合社区商业资源,提高社区商业总量,形成了以大型购物中心为主要特色的惠民商圈。而商圈的繁荣发展又带动了新兴业态的商业进驻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步行一刻钟便可满足日常生活所需,这样便利的生活圈正在唐山市不断复制。根据《方案》,目前,各社区正通过引进品牌企业、标准化改造、服务叠加等方式,优先配齐、配优、配强基本保障类业态,保障生活必需。鼓励大企业输出品牌、标准、管理和服务,发展社区便利店、生鲜超市、餐饮店、理发店、药店等直营连锁,通过商业特许经营改造提升社区现有门店,实现品牌化、规范化发展,促进居民便利消费提质升级。支持社区菜市场标准化改造升级,实行超市化经营,丰富商品品类、优化购物环境、提升管理水平,更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
精准服务特殊群体,社区有“温度”
笑容是永红桥街道南富庄社区残疾人创业小屋里最常见的表情。9月28日,笔者走进创业小屋,看到几名残障人士在培训老师和社区工作人员的陪伴下一起练习剪纸和手工串珠,笑语连连,暖意融融。
“今年,街道和社区在打造便民生活圈过程中,特别注重帮助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梦想和人生价值,精心打造的残疾人创业小屋每周二为辖区内的残疾人培训剪纸、串珠等手工技艺,让他们在家也能赚钱,补贴生活。”南富庄社区党总支书记侯英杰介绍说,该社区属于震后危旧平房改造后的回迁小区,现有居民1850人,残疾人48人,比例较其他社区稍高。对此,社区融合各方力量,推出“订单式”服务,按照残疾人的需求延展出文化娱乐等多项服务。
为了方便更多的残疾人和手工编织爱好者参与培训,创业小屋开通了线上培训平台,由培训教师王丹在快手、钉钉网络平台同步直播手工技能培训。截至目前,累计粉丝千余人。技能培训的同时,社区还开办了线下实体门店“残创博爱手工坊”,使残疾人在家门口顺利就业。
如何让老年居民的生活更幸福?在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过程中,唐山市正探索以社区为支点,家庭为基础,互联网为支撑,智能服务平台为链接,养老服务中心为依托的智慧居家社区养老模型,力求为社区老人提供多种形式的便捷养老服务。
2020年7月,位于路南区友谊街道友谊里社区光明楼1至3号楼对面,依托大数据平台,融合服务派单、老人实时定位、预约上门服务等多项功能的幸福家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友谊街道辖区内有老人7000多名,占居民总数22%,居家养老已成为辖区内的主要养老模式。“友谊里社区的老人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下楼步行三五分钟就能来到中心享受服务。”友谊里社区负责人介绍说。
“我们盘活友谊里社区的闲置资源,积极动员居住在本辖区闲置劳动力参与筹建,培养了一支由护士和辅助型护理人员组成的专业队伍,全力打造以社区为支撑、以居家护理为基础的护理服务体系。”中心负责人李慧表示,一年多来,中心服务周边老人上万次,对日间全天照护仅收费50元。
服务特殊群体、改扩建服务设施正是唐山市建设便民生活圈的亮点之一。针对新建社区、城乡接合部商业设施不足、老旧社区商业设施老化等问题,该市在《方案》中明确提出,结合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和老旧小区改造,制定公共服务设施新建或改造提升计划,推动便民设施进社区,打通“最后一公里”。鼓励老旧社区盘活闲置空间资源,补齐商业设施短板。支持自助售货机、箱式移动早餐售卖车、智能信包箱(快件箱)等便利设施进社区。鼓励有条件的物业服务企业延伸服务领域,推动“物业服务+生活服务”,提升消费便利化、品质化水平。完善无障碍设施,鼓励设立为老年人服务的专柜和体验店,满足老年人基本需要的服务方式,提高便民服务的“温度”。
注入文化元素,街区变“景区”
在培仁历史文化街,老茶馆、乐亭大鼓和黄包车等黄铜雕塑再现了百年前老唐山的热闹街景,穿梭流连其中的不乏身着汉服的少年学生和前来拍婚纱照的青年男女。“家门口一下子变成了旅游景点,现在我们下楼遛弯就可以了解历史文化,还能带孩子读书学习,感觉我们全家的生活都更有味道了!”谈起文化街对生活的改变,家住乔屯街道培仁里社区的周女士难掩兴奋。
用文化和旅游浸润社区生活,是唐山市在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过程中的新尝试。今年正式投入运营的培仁历史文化街紧邻震后老小区培仁里社区,是由唐山市全新打造的集建筑仿古、文化怀旧、业态时尚元素于一体的城市历史文化生活街区,街区以现存的百年文物建筑培仁女中和金达故居为基础,在满载历史文化印记的同时,也满足了市民及游客的休闲和社交消费需求。
培仁文化街城市书房变成了社区的“文艺热土”。城市书房位于一座中西合璧风格的二层小楼中,水晶灯璀璨明亮、绿松石色的壁板时尚典雅,顺着拐角处的楼梯拾级而上,侧面是十多米高的书墙,袅袅书香升腾而来。这里设有亲子阅读区、成人文献借阅区、漫享生活咖啡区,同时配有电子书籍借阅机、自助借还机等现代化电子设备,可与唐山市图书馆和其他城市书房、社区分馆通借通还,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丰富多元的精神美餐。
翻修旧校舍为老小区的发展注入了新风采。近两年,唐山市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将对培仁女中的旧校舍进行复原修缮,打造了培仁教育记忆馆,并修缮了社区与景区相连道路和景观,让老洋房与老社区共同焕发新的活力。
“培仁历史文化街的建设优化了社区周边的居住环境,延展了居民消费内容,提升了群众文化素质。而且,居民在景区就近就业的案例也越来越多。”培仁里社区党总支书记石立文介绍说,景区中的培仁教育记忆馆目前也成为社区党员与共建单位举办党建活动的重要场所,承载了宝贵的历史文化记忆,对于干部群众铭记城市历史、传承城市文脉、提升城市品位、繁荣城市经济都有重要意义。
当下,随着唐山南湖片区等景区周边的繁荣发展,“景区+街区+社区”的发展模式让越来越多的居民对居住环境充满自豪感。对此,《方案》提出应丰富商业业态,按照社区发展基础和居民消费需求,鼓励发展特色餐饮、老年康护、幼儿托管、运动健身、新式书店等品质提升类业态,促进商文旅融合,拓展社交化、特色化功能,满足居民多样化消费需求,提升生活品质。(记者 刘禹彤 通讯员 陈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