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组织人事报社自2018年9月开始,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高基层党建质量”为主题,面向全国开展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7月13日,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评选结果揭晓。经过评选,《河北省平泉市:筑强堡垒树先锋 脱贫攻坚党旗红》被评为最佳案例,《河北省承德市双滦区:“企业驿家”党建服务模式助推园区企业高质量发展》被评为优秀案例。
今天
我们一起来看
“最佳案例”
平泉市:
筑强堡垒树先锋 脱贫攻坚党旗红
2016年以来,河北平泉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要把扶贫开发与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承德市委提出的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为抓手,积极探索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两手抓、双推进的有效之路,为全市实现率先脱贫、高质量脱贫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凝聚了同频共振、深度融合的组织力量,体现了平泉特色、抓出了平泉经验。
一、背景与思路
一是平泉把开展好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作为实现率先脱贫出列的坚强保证。2015年底,平泉就坚定地提出了在承德市“率先脱贫、全面小康”的目标与方向,并作出了“两年集中攻坚、三年巩固提升,2017年底实现贫困县摘帽、84个贫困村出列,2020年与全国人民一道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的庄严承诺。能否当好率先脱贫的“领头羊”,是摆在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面前重大而现实的问题,也是各级党组织义不容辞的政治使命和必须完成好的历史性答卷。承德市委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恰逢其时的提出,就成为对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政治检验的试金石和能力考验的磨刀石,让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中增强政治担当、责任担当和行动自觉。
二是平泉把开展好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作为弥补基层党建短板的有力抓手。近年来,平泉持续抓了中心村建设、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年等一系列活动,但仍有短板弱项,存在着少数村党组织书记队年龄、文化结构不优,带富领富能力不强;部分党员外出打工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发挥;部分村级组织“无钱办事”问题突出;一些村部危旧狭小村民办事很不方便等问题,抓基层、打基础、促发展的任务刻不容缓。开展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让平泉找到了“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的结合点,以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为目标,着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着力把基层党建活力转化为脱贫攻坚动力。
三是平泉把开展好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作为落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大契机。平泉自觉地、主动地把开展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作为检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效的大课堂,把重点在“学”,关键在“做”总要求贯穿于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各方面,明确了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树旗、亮星、领富”三大目标,细化实化为堡垒示范、致富先锋、能力提升、能人返乡、结对帮扶“五大工程”,打出了一套党建统领、协调各方、全社会齐心协力抓脱贫攻坚的“组合拳”。通过明确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的思路和举措,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领导脱贫攻坚、宣传扶贫政策、落实扶贫任务、团结动员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开路先锋。
二、做法与成效
(一)深入实施“堡垒示范”工程,把党组织鲜红旗帜“树”起来。一是探索“三在产业链”模式。坚持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探索实施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农民富在产业链上的“三在产业链”模式。几年来,全市84个贫困村共建各类经合组织135个,建产业型党组织97个,贫困村1478名产业链上党员帮扶带动贫困群众1.8万人。2015年以来,全市累计发展百亩以上园区112个,直接带动7900户、16300名贫困群众脱贫,户均年增收2.7万元。二是推行“民情村解”工作机制。着眼于强化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解决群众脱贫路上“最后一公里”问题,组织推行了“代办服务村里跑、矛盾纠纷村里调、电商站点村里建等民情村解“十在村”工作机制。目前,全市包括84个贫困村在内的行政村实现了群众工作室、农村电商站点、金融服务室全覆盖,累计开展食用菌、经果林等技术培训400多场次,为群众办理项目跑办、大病救助等事项800多件。三是开展后进村“六步精准整顿”。针对当时全市84个贫困村中排查出后进村34个、严重制约群众脱贫奔康步伐的实际,采取精准定村、精准派组、精准寻因、精准施策、精准转化、精准建制“六步精准整顿”工作法,对后进村基层党组织大起底、大排查、大整顿、大检修,确保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战场上当先锋、打头阵。2016年当年34个后进村100%完成了整顿转化任务。四是创新党组织引领产业发展“三零”模式。针对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无产业项目和有致富意愿的贫困群体脱贫问题,探索实施了投入零成本、经营零风险、就业零距离的“三零”精准扶贫模式,并已广泛应用到食用菌、设施菜、林果、畜牧养殖等产业,以及电子线束生产、活性炭工艺品加工等工业领域,走出了一条让贫困群众广泛受益、直接受益、稳定受益的产业脱贫路子。
(二)深入实施“致富先锋”工程,把党员干部示范标杆“立”起来。一是突出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干部“一岗三责”。突出发挥组织致富、带头致富、带领致富作用,重点做好盘活发展资源,推进土地流转,找准致富门路,打造“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全市84个贫困村党组织书记中,63名为致富带头人,通过带头建立产业园区,辐射带动600户贫困群众,成为组织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二是实施贫困村党员分类定级管理。引导党员种养大户和创业致富带头人联系帮扶10户左右贫困户,争当“带富先锋”;引导中等收入党员联系帮扶1—2户贫困户,争当“致富先锋”;引导收入偏低党员立足自主脱贫,增加收入,争当“脱贫先锋”。全市统一设计党员示范牌,实行党员挂牌管理,让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亮任务。先后在84个贫困村中评出25个脱贫攻坚党旗红先进基层党组织,有420名党员被评为带富先锋、550名党员被评为致富先锋、80名党员被评为脱贫先锋。三是充分发挥农村人才作用。启动了农村后备人才“青苗计划”,全市共入库动态管理482人,通过跟班培养、集中培训、代办服务、领办产业等方式进行培养锻炼,建好农村后备人才“蓄水池”。开展了“十百千”农村优秀人才评选活动,引导乡土人才创新创业、带富领富。目前,全市有乡土人才3150人,其中有农技职称的508人,成为了助推脱贫攻坚的“主力军”。
(三)深入实施“能力提升”工程,把党员群众致富本领“提”起来。一是对村“两委”成员开展“头雁培育”。在组织参加省“万人示范培训”基础上,落实市本级示范培训、乡镇兜底培训的分级培训责任。三年多来,分批选派120多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走出去观摩学习。深入实施村党支部书记“一人学一技、一人一项目”计划,已创办了111个产业项目,领办成立了16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围绕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和基层党建等不同主题,已举办了4期“农村党支部书记论坛”,一期一观摩、一期一交流,引导“书记教书记、同行学同行”。二是对党员创业致富人员进行“能人培养”。根据农村产业发展人才需求,重点围绕种植、养殖、农村服务业等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采取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下单”,市级涉农部门“接单”的方式,积极推行“订单式”培训模式,能人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近年来,累计培训致富带头人1230多人,培养了一大批创业能成功、带动有成效的党员致富能手、致富带头人。三是对贫困群众普及“技能培训”。坚持市乡联动,通过市级组建1支技术专家服务团、1乡1技术服务队、1村1技术指导员、1户1项以上致富技能“四个一”为主要内容的技能帮扶活动,确保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至少掌握一项以上致富技能,实现“技能培训1人、就业(创业)1人、脱贫1户”的目标,累计培训贫困群众0.62万人。
(四)深入实施“能人返乡”工程,把在外创业优秀人才“引”回来。一是“突出感情吸引”。坚持用好组织关怀、真情吸引两种手段,以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为主线,大力实施吸引能人返乡“雁归兴平”计划,建立了“一对一”联系在外能人制度、建立了《东西南北平泉人》名册、大力开展“六个一”活动,84个贫困村成功回引在外能人57人,建立产业园区4800亩,有力地带动了贫困群众创业增收。二是“注重政策扶持”。实施了“政府、银行、农业企业、贫困户、保险公司”五位一体的“政银企户保”金融信贷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返乡能人产业发展“想贷贷不到”的难题,已累计为6家返乡能人创办的涉农企业提供扶持资金1825万元。及时为返乡能人开展政策法规、互联网运营、企业管理等各类专班培训,培育引导他们采取“能人+公司”“能人+合作社”“能人+基地”等模式,建设了一批返乡创业园区。三是“大力培养使用”。深入开展了把返乡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身份返乡能人培养成村干部的“双培养”活动。在2018年的村“两委”换届中,通过个人自荐、群众推荐、组织邀请等方式,打好“回引”能人治村“亲情牌”,全市共有93名在外能人回村担任村“两委”干部,其中担任书记的有48人,为村经济发展和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源头活水”。
(五)深入实施“结对帮扶”工程,把社会各界力量“聚”起来。一是组织机关干部“联万户”。以“帮扶不漏户、户户见干部”活动为载体,把党的力量挺在脱贫攻坚最前线,实现了84个贫困村和154个非贫困村选派驻村工作队全覆盖、处级领导干部带队包镇抓村全覆盖、87个市直部门和单位参与精准脱贫全覆盖、4598名机关干部与1.2万贫困户结对帮扶全覆盖,群众不脱贫、部门不脱责、干部不脱钩。二是激发百企联村“内动力”。引导全市102家企业与84个贫困村结对帮扶,通过发展一批特色产业、引进一批扶贫项目、解决一批贫困劳动力就业等方式,助推精准脱贫。目前,企业累计为贫困村引进帮扶项目34个,落实帮扶资金100多万元。三是打响群团参与“大会战”。共青团组织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青春助学等志愿服务活动,争取北京光华科技基金会贫困学生助学金和学习卡40万元,共资助贫困学生145名。妇联组织开展了巾帼现代农业、巾帼家庭巧手、巾帼家政服务等专项行动,带动贫困妇女创业就业或实现技能脱贫。同时,申请救助资金216万元,救助贫困“两癌”母亲216名。
三、思考与启示
平泉以开展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为载体,对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从中积累了经验,也带来了一些重要启示。
第一,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必须抓住基层组织建设这个“牛鼻子”。实践中,平泉始终坚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和服务功能,以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为鲜明导向,探索实施了农村党支部质量提升工程,深入推进了支部提档、支书提能、党员提优、阵地提标、组织生活提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速“六提”行动,以基本建设为牵引,夯实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的组织基础和组织力量,使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第二,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必须抓住培育党员干部这个“领头雁”。实践中,平泉始终坚持农村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通过选派优秀村党支部书记由承德市委组织部直接培养一批、推荐河北省“千名好支书”通报命名一批、推行星级管理评比表彰一批、开展支书比武擂台赛重点培育一批的“四个一批”办法,形成了有过硬的工作作风、有过硬的素质本领、有过硬的干事能力的“头雁群体”,激励农村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战中“唱主角、当先锋、做模范”。
第三,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必须抓住激发贫困群众这个“内动力”。实践中,平泉始终坚持鱼渔双授、智志双扶,研究改进了由“救济式”“输血式”帮扶,转向“开发式”“造血式”帮扶的方式方法;开展了“夺旗争先”评选活动,大力营造勤劳致富光荣的社会风气;为贫困群众就业创业提供技能培训,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能致富的本领,激发主动脱贫当“主角”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实现了从“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从“给钱给物”到“主动寻富路”的重大转变。
第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必须抓住凝聚全社会帮扶这个“大合力”。实践中,平泉始终坚持组织优势、部门优势和行业优势与社会力量相结合,组团式下沉、团队化作战,先后开展了“结对帮扶”“暖心行动”“走亲连心”“我为扶贫出把力”“百企帮百村”等系列活动,构建了市级领导、市直干部、乡镇干部、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员、重点企业负责人、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全体党员“八位一体”的大帮扶工作格局,调动一切优势资源和帮扶力量,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任务尽锐出战,进村入户结“穷亲”、挖“穷因”、帮“穷户”、挪“穷窝”,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个个都是帮扶责任人,打响了一场众志成城、合力围歼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
第五,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必须抓住强化组织推动这个“总引擎”。实践中,平泉始终坚持党委统揽、部门协同、抓乡促村,市委将抓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作为三级书记的“一号工程”来抓,市委定期研究部署、定期召开观摩推进会议、脱贫攻坚擂台赛,总结交流典型经验,深入查找问题症结,提拔重用了一批优秀科级干部,推荐表彰了一批优秀驻村工作队和驻村干部,通报约谈了一批不在状态、蹲不住、干不好的驻村工作队员,劝退了一批年龄在65岁以上“看摊守业”型的村书记,形成了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力量向脱贫攻坚集中、政策向脱贫攻坚倾斜,同心同向同力抓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
第六,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必须抓住建立长效机制这个“稳定剂”。实践中,平泉始终坚持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责任、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监管,在脱贫出列后做到帮扶队伍不撤、帮扶措施不断、帮扶力度不减、帮扶温度不降,及时调整充实了新一轮驻村工作队,并在驻村工作队中开展了“夺旗争星创五好”活动,在部门“一把手”和帮扶干部中推行每月驻村工作日和入户联系日“双日”制度;继续深化“户均2万棒菌”“一户一棚菜”“户均百株果”等致富工程,确保贫困户2项产业覆盖率达到100%;接续跟进了“乡村振兴党旗红”活动新的“五大工程”,实现了“两个工程”有效融合、无缝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