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河北基层宣传 >> 要闻动态 >> 省内动态

河北:“高素质农民”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硬核”力量

2020-05-10 16:26:00 来源:长城网

  说农经,话民生,请看“农经微观察”。

  话说,隔壁老王前几天到农村走了走、看了看,回来后大发感慨:如今的农民,与他印象中的模样大相径庭,在穿衣戴帽方面,和城市人没有任何差别,甚至,有些人,比很多城市人更加时尚和洋气。

  看来,老王的记忆,确实应该刷新一下了,不能用老眼光看人,特别是农民。你以为人家还停留在缺衣少穿的年代?还是头上裹着羊肚子毛巾、一张嘴就是黑乎乎的豁牙子?告诉你,那是老黄历了!

  祖国的建设一日千里,在农村,走街入户的,很多人早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他们或者常年在附近的企业打工,或者,开着小卖部、理发馆之类,做着自己的“小老板”,所谓农村,对他们来说,或许只是“居住地”而已,其中的有些人,甚至已经在县城或城市购买了住房。

  当然,地还是要种的,要不,咱吃什么呀?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不过,在很多地方,种地,已经成了一种职业。换句话说,咱们吃的大米白面、瓜果蔬菜,都是那些“高素质农民”的劳动成果。

  在河北省南和县,有个名叫“要立强”的农民,办了个粮食种植合作社,种了700亩小麦。由于小麦品种好,他的麦子比别人家的麦子,每斤多卖一两毛钱。他还和附近的一家粮食企业签订了供货合同,不愁卖。更重要的是,由于大面积种植、精准化操作,化肥农药的进价便宜了、用量少了,成本降了,亩产量却比上年提高了15%,去年达到1100多斤。每亩地的净利润比普通种植户高出300多元。

  700亩,每亩300元,而且,这只是比别人高出的那部分,算算吧,这位“农民”的年收入能有多少?

  这样的“农民”,是不是很让人羡慕?

  前段时间,我们到河北省宁晋县采访,一个名叫“张青芝”的人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她说,她是一个农民,所以,很喜欢搞农业,于是,流转了100亩地,建起了55个大棚,种植羊肚菌。由于是第一年种植,经验不足,每个大棚的产量只有600多斤,恰巧,又赶上羊肚菌的市场价格正处于低谷,每斤售价50元。我们替她算了一下,刨去成本,这100亩地,至少让她收入了几十万元。

羊肚菌种植大户张青芝(右)正在和宁晋县农业农村局相关部门负责人交流羊肚菌烘干技术。  郭庆敏 摄

  显然,像“要立强”“张青芝”这样的“农民”,做的虽然还是“农业”,却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这类人,属于典型的高素质农民,他们依靠社会化服务,开展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和组织化的农业生产,包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还有一种高素质农民,属于“专业技能型”。这些“庄稼把式”堪称“技术人员”,虽然需要下地劳作,但下的不是自家的地、种的也不是自家的田,像上班一样,他们是要拿工资的。这样的人,在如今的农村越来越多。毕竟,诸如修剪树枝之类,在农业领域,很多时候,还不能完全离开人工操作。

  当然,现代农业的特征之一,是机械化、智能化的运用,而这些机械的运行,离不开高素质农民的参与,这些人被称为“社会服务型”高素质农民。

  在河北省石家庄市的栾城区,一个名叫“马利斌”的农民,利用自己掌握的无人机驾驶技术,为几个村庄的2万多亩耕地进行飞防作业,防治病虫害,年收入10万元。

无人机正在进行飞防作业。 郭庆敏 摄

  每年五六月份,来自河北的上万名“现代麦客”驾驶着他们的联合收割机,从南往北,穿梭在安徽、河南、河北、内蒙古等地的麦田里,一季下来,每个人能挣三四万元。

  除了植保员、农机手,“社会服务型”高素质农民还包括动物防疫员、沼气工、农村经纪人、信息员等。他们和“专业技能型”高素质农民一样,都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依靠力量,是现代农业中不可缺少的骨干农民。

  从概念上说,“高素质农民”可能是从过去常说的“新型职业农民”演化而来的,简而言之,就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

  与传统农民相比,高素质农民已经成为一种“职业”,而不再是一种“身份”。

  既然是一种“职业”,要想成为高素质农民,还是有一定门槛的,对年龄、文化程度、种养规模等都有要求,而且,还要参加培训,考试合格后,经过一定程序,才能获得相关证书。换句话说,“高素质农民”不是谁想当就能当的,是要持证上岗的,并且实行动态管理,并非终身制。

  当然,一旦被认定为“高素质农民”,会在政策、信贷、项目、技术等很多方面享受到支持和优惠,好处还是很多的。

  应该说,在一些农村劳动力逐渐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的背景下,培育高素质农民,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现实难题,更解决了“怎样种地”的深层问题。

  经过多年培育,我国已经形成一支1600万人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他们主要是给周边农户提供农业技术指导,或者提供农业信息及就业服务等,促进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

  作为农业大省,河北省有1982万名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有关人士指出,河北农民平均受教育的年限仅为7.3年。农民专业化程度不高,是农业大而不强的一个重要原因。培养高素质农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河北省高度重视高素质农民的培育工作,把培育高素质农民作为向全省人民承诺办好的20项民心工程予以推动,强化培训条件建设,建立培育长效机制。2019年,在全省122个农业县(市、区)启动了农民教育培训三年提质增效行动。重点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农业经理人培养、现代创业创新青年培养和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培训,共培训高素质农民44466人。

  如今,一支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正在河北省逐步壮大,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当然,让更多人成为高素质农民,多种田、种好田、有尊严、有收益,还需要进一步优化高素质农民的培育环境、完善培育体系、加强政策扶持,调动大家参与的积极性。

  山还是那座山,梁还是那道梁,但,在希望的田野上,经营、耕种土地的,很多人已经成了高素质农民。

  老王不禁慨叹:新农村好地方名不虚传!以后要多到农村去走走看看,否则,可就跟不上时代喽。

  好了,农经微观察,下期再见。

责任编辑:赵文强
主办: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