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河北基层宣传 >> 学习园地 >> 经验交流

让乡村从外到内美起来!保定市这样进行乡村治理

2019-12-31 08:54:00 来源:河北党员教育微信

齐村镇万亩光伏

  乡村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治理主体多元、治理内容复杂、治理方式交织,就如一台乡村社戏,生旦净末丑、梆镲鼓锣胡,必须指挥得当、协调有力。保定市农村通过治理带来了崭新变化,也反映了基层干部和老百姓追求美好生活的激情和智慧。

  干部“红绿点”百姓“红黑榜”

  齐村镇位于曲阳县西北部山区。近年来,该镇围绕脱贫攻坚,实施了万亩光伏、万亩核桃、万亩枣树、万亩生态林等整村连片扶贫开发,打造现代农业山地园区。从贫困镇到全国闻名的“光伏小镇”,全镇的快速发展要从实施“三力三治”说起。

  “‘三力’就是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力、党员代表带动力、社会组织影响力,‘三治’就是村民自治、依法治村、以德治心。”齐村镇党委书记牛建亮介绍说。

  就拿提升基层党组织领导力来说,以前,镇里组织党员学习,开会一个小时了人都到不齐,“这样的小事都做不到,更别提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百姓脱贫了。”牛建亮说。

  为改变这一现状,在市、县两级的指导下,该镇在镇干部和村“两委”中实施激励清单、负面清单、问责清单“三单”管理。激励清单包括13项内容,完成一项记1个“绿点”;负面清单包括18项内容,违反一项记1个“红点”;问责清单11项内容,触犯任何一项即是底线,启动问责程序。“红绿点”与镇干部、村“两委”的工资待遇挂钩。

齐村镇“三力三治”表彰

  在店上村公示栏的“红绿点”台账上,村支书李新法就有一个“红点”。他解释道:“虽然我请假不在村,但仍应该按时召集在村党员学习,这个‘红点’记的就是我组织学习不到位。”还好,在给村民用无烟煤换有烟煤的过程中,李新法组织得当记“绿点”,与“红点”抵消,算是将功补过。

  “在镇政府的会议室里,整整一面墙贴着各村村委的‘红绿点’,很有震慑力。”牛建亮说,“现在,村干部清楚哪些能干、如何干,哪些是‘高压线’,既知道了工作方向,又规范了行为。”

  与村里党员干部“红绿点”相呼应的是村民“红黑榜”。

  齐村镇每个村都组建了乡贤参事会、百姓议事会、红白理事会和道德评判团、法律顾问团、百事服务团“三会三团”,把自治、法治、德治变成了村民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村民“红黑榜”就是一种延伸。

  小口头村有两家人结了“梁子”,家族势力较大的那家就把另一家的路用石头桩子堵上了,导致其进出家门非常麻烦。村干部多次上门做工作也没能彻底解决。“三会三团”组建后,评议的第一件事就是这两家的矛盾。

  堵路一家态度强硬,不听法律顾问团调解。百姓议事会和道德评判团评议后,决定将他家送上“黑榜”。没想到,一个月后,堵路一家主动找到村委,提出不堵路下“黑榜”的要求,“‘黑榜’太丢人了,影响儿子娶媳妇。”见堵路一家的态度软下来,“三会三团”乘胜追击反复做两家人的工作,终于把多年积怨化解了。

  “红榜”展现真善美、勤德能,“黑榜”公示脏乱差、恶懒散。“村民参与村级事务、自身事务的评议,不但让他们获得更多归属感,也让他们能够见贤思齐、见不贤自省。”牛建亮说。

  “以前村里路边、树荫下全坐着人拉呱(聊天),现在都积极求发展。村里建起服装厂后,留守妇女实现就近就业。”李新法指着忙碌的流水线和火热的劳动场景说,“现在做的都是给淘宝购物节供的货。”

  “一年多来,‘三力三治’从雏形到基本成型,从试点到全面推开,优化了乡村治理结构,积聚了乡村发展后劲。村容村貌整洁、有序,民风家风和谐、文明,村民心态健康、向上,成为齐村镇新农村的标志。”牛建亮说。

大激店村“路”美术馆小匠人计划吸引了全市孩子前来学习

  北方古朴村落媲美江南秀美水乡

  小桥、流水、人家,红砖、白墙、绿树,这幅江南水乡的美景,竟然出现在寒冬时节的保定市竞秀区大激店村。同样出现在这个村庄的,还有与大激店村3000年历史文化巧妙融合的特色民宿、九亩竹院、匠人空间、现代美术馆、相声茶馆和文艺咖啡馆。

  这古朴与时尚、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村庄,正是竞秀区农村社区治理“一村一社区一品”的落地实践。

  在统筹城乡发展中,竞秀区根据保定市相关安排部署,按照规划同步、建设同体、实施同覆、发展同向、保障同效的工作思路,全面启动农村社区建设,被河北省民政厅列为全省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区。大激店村作为试点区的试点村,把党建和富农作为突破口,利用自身文化历史优势,在保护原村原貌古色古香的基础上美了乡村、富了村民。

  村党支部书记张东河是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深刻认识到基层党建的重要性。为了强化村“两委”的作用,大激店村规定所有村干部必须坐班,村集体额外补贴工资;根据村规民约编写《大激店村管理手册》,细化村干部、在村党员、村民和企业商户、群众自组织的责任义务,保证村务管理长效性;实施网格化管理,充分发挥在村党员和村民代表的作用;重金奖励考上一本大学的本村学生,给回村创业人员提供无息贷款,为村庄发展汇聚人才;吸收青年党员加入村“两委”,用待遇留人、情感留人、事业留人,打造了一支有责任、有活力、有干劲、有战斗力的队伍。

  大激店村的耕读民宿成为家庭聚会、团队建设的网红打卡地

  “村里有任务需要全员支持时,小到自扫门前雪,大到燃气入户改造,无论是干部还是百姓,大家真的是一呼百应。”80后大激店村村委委员李飞说,“火车头跑得快,大家自然都想跟着进步。”

  “这是百草沟河。我们村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三面环水,水道长2200米,在历史上就是重要的交通要道,这一湾水便是我们的金饭碗。”李飞介绍说,以前,村里的生活废水直接排到河里,不仅污染了水源,还严重影响了村里的环境。2013年,张东河带着全体村干部和村民清理河道,同时整治村内卫生,实行村民包片管理,开始大规模植树造绿。“如今,我们村的绿化率达到65%,‘死’水变‘活’水,更变成‘财水’。”

大激店村耕读农场不但卖农产品,还卖字画、图书和咖啡

  水清了,环境好了,投资者自己找上门。在充分尊重、保护特色民俗文化的前提下,大激店村与河北云乡居集团合作,流转村内民居和部分集体建设用地等资源,打造了“网红打卡地”——由20多间风格各异、别具一格的民宿组成的耕读民宿群。

  “今年上半年,来我们村旅游的人已超过20万,耕读民宿的预订都排到了2020年。现在,我们的村民既是农民、工人,还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东,更是民宿房东,全村年人均收入都超过了2.6万元。”李飞自豪地说。

责任编辑:赵文强

相关新闻

主办: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