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铿锵玫瑰

2019-09-05 16:51:21 来源: 河北故事广播1079

 

  在生活中,检察官朱伟悦是一个开朗活泼、兴趣广泛的姑娘,爱长跑、擅长书法、喜欢古筝、吉他;论学识,她更是一个公认的“学霸”,拿下了7类职业资格证书。不过,她最欣赏的,却是那个钟情于检察职业的自己。

  还记得那是2008年,朱伟悦在哥伦比亚大学交流学习。原本想着过去学习检察制度,可是在课堂上却碰了个软钉子。

  朱伟悦: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两个学校都特别有名的一个教授,Liebman教授,上课的时候,中国的学生就我自己。他全程是用英文在讲,讲法律文化。说到检察制度的时候,他突然用汉语特别强调了咱们中国的检察文化,说中国的检察文化历史特别悠久,但是咱们却对自己国家的检察文化不自信,甚至中国的好多学者认为中国的检察文化是舶来品,他说这个想法特别荒谬。

  教授的话如同一记警钟,敲醒了沉迷在留学喜悦中的朱伟悦,惭愧、羞愤种种复杂的感情涌上心头,也让她开始反思:自己远赴重洋交流学习的初衷是什么,对祖国的检察文化又了解多少呢?后来,朱伟悦把硕博连读的研究方向转向了中国检察制度本土文化,经过学习,她知道了,检察文化肇始于御史制度,“包青天”包拯、“真御史”唐介等无数清廉耿介之士,顶起了国家律法的底线和公正的脊梁,他们不就是“检察官”嘛?

  硕士毕业后,朱伟悦回到了承德市宽城县检察院,成了一名基层检察官。5年里,她通过了中美英注册会计师、中美法律职业资格等7类职业考试,办理了承德市微信红包赌博第一案等案件,被最高人民法院评为优秀庭审案件。在尽心办案之余,她没有放下自己的研究,不停地前往北京学习、查询,一个人驱车在京承高速上往返了6万余公里。

  朱伟悦:在一次办案过程中,右手骨折,年底嘛,年底要有结案率,不能请假休息,当时还主持了一项国家重点研究课题,它面临结项。那个县城连一个像样的图书馆都没有,手骨折了嘛,就没法开车了,宽城去北京就只有绿皮火车。那时候冬天嘛,晚上8点多承德这边出发,凌晨3点多到北京,图书馆也没有开门,就一个人在北京的街道上溜达。虽然感觉自己挺冷清的,但是后来的结果来看,也是挺值得的,调研取得了特别好的成绩。

  一手是繁重的工作,一手是检察文化的挖掘与传承,朱伟悦用尽心力去做着自己最喜欢也最有意义的事儿,尽管前路漫漫,尽管历尽艰苦,她就如铿锵玫瑰一般,努力绽放出最美的花朵。

  她说:其实很多人问我,因为我是政法大学毕业的嘛,当地连一个本科生都没有,怎么会来一个博士,很多人问我这个问题,问我后不后悔。因为自己所有的经历,让我知道这个值得,传统的检察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保存的比较完整,去发掘它,然后把它传承下去,这本身就是很有意义的。

责任编辑:赵文强
主办: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