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老年大学、老年书画研究会,发动有艺术特长的“五老”人员对孩子们义务进行培育
本报讯(周禹佳、刘文星、高凯丽)7月5日,位于廊坊市广阳区新开路国际花园社区的基层“五老”青少年服务中心里,一位老人正带着两个孩子围坐在桌前,在宣纸上练习毛笔字。
“这个服务中心就在家门口,来去方便,老师们也负责任,希望这个服务中心可以一直办下去。”家住附近的初二学生王艺婷说,进入暑假后,她每天下午都会来这里练习书法或看书。像这样的基层“五老”青少年服务中心,廊坊市目前有250余所。
近年来,廊坊市关工委根据学生课余管理服务严重不足的情况,在借鉴外地“四点钟课堂”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五老”(老干部、老教师、老战士、老专家、老模范)为服务主体,以乡村学校、基层社区(村委会)、“五老”家庭为阵地主体,以提供儿童图书、书画教学用品、文体活动器材为主要形式的青少年服务中心,促进了政府、学校、社区和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
在国际花园基层“五老”青少年服务中心,76岁的退休老教师马贺年在给孩子们讲国学知识。“孩子们在学校学习文化知识,在我们这里可以放松一下,让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马贺年说,每逢寒暑假,他都会带着服务中心的孩子去九州村采摘劳动。
基层“五老”青少年服务中心在教学上以书法、国画、国学为重点,依托老年大学、老年书画研究会,发动具有书法、绘画、歌舞等艺术特长的“五老”人员成立艺术教育关工小组,对孩子们义务进行文艺特长培育。服务中心可共享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资源、社区场地资源和校外小饭桌服务资源,并通过街道办事处、团委、妇联等部门,引进专业水平更高的志愿者参与活动。另外,他们还以重要传统节日或重大纪念日为节点,积极为孩子们创造展示学习成果机会,组织孩子们参与社区环境美化公益活动,比如拾捡废纸塑料袋、清除小广告、擦洗护栏等。
据悉,廊坊市关工委会定期对基层“五老”青少年服务中心的活动计划、活动实施和活动效果进行全程跟踪指导,同时进行定期的业务培训,提高志愿者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能力。同时,还根据“五老”人员专业特长和学生的兴趣爱好,在图书、书画教学用品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