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透过“玻璃”看沙河

2019-05-21 14:22:56 来源: 河北广播电视台都市频道

  1982年,褡裢镇玻璃厂诞生了!沙河历史上第一条玻璃生产线建成了。没有谁能够想到就是这个玻璃厂扎下了沙河玻璃日后叫响全国走向世界的伏笔和辉煌。

  ——邢台市沙河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妇委会主任 李冰

  1981年春,沙河县褡裢镇党委顺应时代发展大势,思索在其老公社磷肥厂原址上一个经济项目。当时,永年县有人搞玻璃厂,传说效益不错,在派人实地考察之后,以付谦为书记的褡裢镇党委决定上一个平板玻璃厂。

  当时作为一个新创建的镇办企业,虽然镇里委派两名主管工业的干部管理,但由于它是“第一个”,是“0”的突破,是新生事物,对进什么样的原材料、如何保持正常生产、如何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何管理工人、进行技术改造、成本核算等这些应该通晓的业务知识知之甚少,再加上扎根人们内心深处的“大锅饭思想和小农意识”影响,褡裢镇玻璃厂三天能生产、两天不能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薄的薄厚的厚,工人们干多干好与干少干坏也没有什么区别,就这个样子,镇里订价每平3.6元,也基本能卖出去;就这个情况,1983年褡裢镇玻璃厂第二条生产线又上了。后来当上厂长的赵洪恩是这样解释的:“窝头不好吃,但是在没吃食的时候也得吃。那是大环境问题,生产玻璃的少,所以厂子能维持的走。上第二条生产线,是时代大气候促成的,那时政策鼓励上项目、给很多优惠、提供贷款,而且多少有了这方面‘经验’。”

  1983年上半年,厂子已经濒临亏损边缘。在褡裢镇玻璃厂面临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褡裢镇党委、政府再次适应改革大势,果断做出决策,对褡裢镇玻璃厂实行公开招标承包,那时的书记是申延斌。

  在三十多年前的褡裢镇,赵洪恩牢牢把握了当时的时代机遇与机缘,集中体现了强烈的历史担当精神和鲜明的创新创业精神。

  “是非经过不知难”,回望当年的探索历程,我们仍为改革者的勇气和智慧所震撼,并从中得到宝贵的教义。今天作为新一代的沙河人,我们上下求索,锐意进取,与时俱进,一往无前,紧跟新时代的发展步伐,“十二五”以来,沙河坚持超前谋划、主动求变,不断调整发展思路,强化工作举措,玻璃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重大突破,先后被工信部确定为国家新型工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被河北省确定为“十百千”十大工业基地之一。

  以此为契机,我们强力推进科技创新,大力淘汰落后产能,新上一批优质项目,推动玻璃产业实现了持续上档升级。目前,沙河企业已走出国门,在海外落地生根。沿着前人的足迹,沙河玻璃必将更加发扬光大,未来,沙河一定会建设成为在国际上有重大影响的玻璃研发、文化、会展中心。

责任编辑:赵文强
主办: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