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绿水青山中书写美丽答卷——涞水县脱贫攻坚的探索与实践

2018-11-13 14:10:40 来源: 河北日报

  “麻麻花的山坡”农民管家笑迎八方来客。

  电商扶贫日活动。

  脱贫攻坚,涞水的成就有目共睹,一组数字就能够说明问题:从2013年到2017年,全县农业产业化率由58.75%提高到69.2%,城镇化率由36.71%提升到45.52%,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144.8公里,美丽乡村建设实现284个行政村全覆盖……

  对于富县强县来说,这或许不是大成就、大事业,可要知道,2012年的涞水全县有贫困人口10万人,贫困发生率31.45%。到2018年,全县贫困率减少到0.9%。这一组令人惊诧的数字对比,却透露着一个令人振奋的信息:在涞水的脱贫攻坚战中,胜利的号角已经吹响。

  1

  依托旅游优势,把准扶贫脉搏

  发展全域旅游,涞水的条件得天独厚。涞水县80%以上的贫困村分布在山区,恰恰是山清水秀、极具旅游开发潜质的区域,完全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

  这里既是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也是旅游资源的密集区。在探索中,涞水县以景区带村、能人带户,把群众组织起来,把利益连接起来,把文化和内生动力弘扬起来,这种新模式被称为“双带四起来”。

  11月3日,正值周六,“麻麻花的山坡”民宿1号院的“管家”徐术平正忙着给从北京来的客人准备山村“土菜”。“今年,‘麻麻花的山坡’的8套民宿几乎天天客满。”该村党支部书记段春亭介绍说。

  “麻麻花的山坡”沾了野三坡景区的光。它所在南峪村位于景区的东部,通过绵延于山岭之间的“百里峡大道”,和一个个村落一样与景区连缀在一起,也成为“景区带村”的示范点。

  野三坡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经过河北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的洗礼,目前面积超过700平方公里,辐射带动贫困村达到71个。该县选取了33个有一定旅游基础的贫困村,率先实行旅游扶贫项目。这些项目既有一家一户的农家院、家庭手工业建设项目,也有以扶贫旅游合作社建设的农家游、采摘园、观光园、休闲园及旅游产品加工园等建设项目,它们把这些村庄与景区联系起来,起到了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作用。

  南峪村按照野三坡景区“一村一品”的旅游业态始于2016年,当时对2套闲置旧民居进行统一流转,打造高端民宿,并按普通村民每人一股、贫困人口每人两股的原则,将全部村民纳入其中。投入运营2个月后民宿赢利8万元,2017年他们又对6套闲置旧民居进行改造,年底每名贫困户人口分红1000元。“今年,我们又改造了7套闲置旧民居,目前正在进行软装,年底群众分红有望翻番。”段春亭说。

  野三坡景区成为全国“景区带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南峪村搭上了野三坡旅游的顺风车,走出了以村集体股份合作社为平台、高端民宿为品牌的旅游扶贫产业新模式。以此开端,涞水县把旅游扶贫村纳入全域旅游目的地总体布局,与核心景区统一管理、统一推介、统一营销,协调、引导游客向旅游村分流。

  把准了脉,开对了方。涞水县正大力推动南峪村的经验,并把扶贫资金、金融资金、工商资本以及群众土地、山场、林地、农宅等不动产作为股份,在县、乡(镇)、村成立了9个股份制旅游资产收益平台,为贫困人口带来稳定的收益。其中,县级旅游扶贫资产收益平台县政府投入1000万元入股野三坡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山区贫困人口每人每年分红1000元。

  2

  推进产业扶贫,加快脱贫步伐

  涞水天清气爽,适合发展生态农业。这是涞水县产业扶贫的第一步,依托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优质林果、生态养殖、农家游和家庭手工业,组成“4+1”的扶贫主导产业。后期又将光伏扶贫和电商扶贫纳入,初步构建起户有致富项目、村有致富产业、乡促产业连片、片成产业规模、县成产业体系的发展格局。这成为了涞水县产业扶贫的重心。

  11月2日,在位于九龙镇河西村的河北龙云岭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一箱箱包装好的开口杏核将销往全国十多个省(市、自治区)。据总经理高永利介绍,该公司是一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6年九龙镇政府与公司联合成立了乡级脱贫产业资本收益平台,涞水县以197万元扶贫资金入股,公司每年向贫困户分红23.7万元,扶持带动15村,涉及241户、395名贫困人口。

  像河北龙云岭食品有限公司一样,涞水县春烨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与王村镇政府签订了分红协议,并与王村镇527名贫困人口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今年,该合作社实施了食用菌现代化生产示范项目,建成后年产鲜菇5000吨,年产值可达6000万元,每年可为贫困户分红83.8万元,可惠及王村镇及其他乡镇1122名贫困人口。

  “久扶久贫”是个怪圈,涞水县要从这个怪圈中走出来,靠的就是产业扶贫。

  涞水县整合涉农资金,优先支持扶贫产业。为达到扶贫产业的全覆盖,县财政设立3000万元风险补偿金,存入银行,银行按照1∶10的比例放大贷款,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担保、免抵押、基准利率放贷、政府100%贴息的扶贫小额贷款。对于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自有产业,每户每年最多给予500元奖补资金,目前已发放139.4万元。

  贫困户的收入有了保障,依托县乡资产收益平台和其他股份制合作组织,获得股金分红;优先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到农业产业园区、工业产业园区和家庭手工业中就业,获得薪金收益;鼓励贫困户将土地、房屋等资产流转到扶贫产业项目,享受租金收益。

  目前,涞水现已建起17个乡级平台,已带动近万名贫困人口增收。

  实体经济的兴旺,带来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涞水县通过引入多家物流公司,建设县级电子商务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及14个乡镇电子商务仓储物流配送服务中心,完善各级物流网络,打通农村电子商务双向流通渠道。

  3

  抓党建聚合力,助推脱贫攻坚

  “我们必须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对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现实检验。”这是涞水上下的共识。自2016年以来,涞水县在坚持党政同责抓落实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吕家铺村的层层梯田里果树连片,深秋时节,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丰收的喜悦在果农的脸上绽开。这个曾经贫穷的深山小村,到处涌动着产业兴旺奔小康的新气象。

  “俺们村能有今天,全凭克新呀。”村民口中的“克新”,指的是该村党支部书记段克新。2007年,39岁的段克新当选村党支部书记时,承诺要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他垫资6万元为村里栽种了4400株“三优”富士苹果,并带领村民们打井、铺扬水管道、平整山地……稳扎稳打发展苹果基地。

  2014年,吕家铺甩掉了贫困村的帽子;2015年,吕家铺村的人均收入超过6000元;2017年,栽植苹果1300亩、梨树80亩,收入375万元,人均分红1000元,贫困户每人分红2500元。

  对此,段克新并不满足。目前,该村正在进行自来水上下水改造工程和民宿改造工程,大力发展乡村农家游建设“共享山庄”。段克新的目标是,“力争能够利用2至3年最终将我村建成产业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涞水持续深化驻村帮扶、结对帮扶、对口帮扶等工作,选派264名机关干部进驻88个贫困村基础上,2017年又选派106名机关干部组成“两人工作队”,进驻53个村进行帮扶;然后,又选派143名机关干部,进驻143个村进行帮扶,实现了驻村工作全覆盖。

  “精准帮扶选准路子是关键。”涞水县文广新局驻山南村工作队队长闫秀贵说,山南村山场资源优势明显,经与村“两委”班子商量决定带领村民发展采摘园项目,建起了蜂场,并成立了满山红农宅旅游专业合作社,既能实现为贫困人口兜底分红,又能解决村里劳动力的工资性收入,同时还壮大了村集体经济。

  “山南村是革命老区,抗战时期萧克、杨成武等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过;词曲作家曹火星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是在这里创作的。”闫秀贵说,紧紧抓住红色文化主题,帮助该村建设“红色浮雕”,制作抗战标语及宣传图片,并联系省群艺馆舞蹈专家到山南村改编并传承舞蹈霸王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引进北京的文化传媒公司,挖掘山南村的红色文化,进一步谋划开展文化创意产业项目。

  据涞水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驻村工作队已完成扶贫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帮扶项目241个,涉及扶贫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领域,有效发挥了生力军作用。2773名县直机关党员干部与7523名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以帮卫生、帮衣物、帮生活、帮用品、帮跑办“五帮”为主要任务,深入开展走访暖心活动。

  4

  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让乡村换新颜

  曾经的涞水,山川秀美但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历史积淀深厚却没有真正成为消费点;村庄众多却没有吸引力……

  如今,开车行走在涞水境内,公路两旁的绿化景观像一座座特色各异的盆景镶嵌在路边,太行古朴民居不时闪现,让人仿佛置身世外桃源。

  “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30.91亿元,产业体系已基本形成,基础设施得到了整体提升,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涞水县扶贫办相关负责人说。

  县域发展与扶贫脱贫互促互进,涞水县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承办首届省旅发大会等多重机遇,借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整体提升,以县域发展的新亮点带动实现可持续扶贫,这是涞水县的探索和经验。

  野三坡、百里峡、拒马河、艺术小镇……已成为涞水向世人递出的一张张靓丽名片。如今的涞水,也正一步步地由建设“美丽”向经营“美丽”转型——

  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承接项目转移提供了承载力,这片美丽的生态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资兴业。近年来,涞水县实施省、市重点项目32个,完成投资127.9亿元;承接北京产业转移项目4个,总投资220亿元,占全部重点项目投资的41%。这些项目落户涞水,不仅改变了涞水的产业结构,还增加了就业人口。

  涞水县对这些重大产业项目寄予厚望,将有效拉动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整体提升,切实增强自我投入、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彻底脱贫。

  在涞水县,有4个面积达万亩的现代农业园区:太行山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野三坡“第六产业”综合示范园区、京西南国家农业公园、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以这4个万亩园区为依托,全县农业产业化率大幅提升,拉动增收作用明显。

  “4+1”和光伏、电商扶贫主导产业初具规模,设施蔬菜、食用菌大棚、优质林果园、养殖场、农家乐、家庭手工业星罗棋布,光伏产业总规模达到35125kW。今年1至10月,涞水县网络零售额达6.21亿元,在我省贫困县中排名第六。

  涞水县的公路网已初具规模,直通北京张坊镇的保野路升级、龙蛟路改造升级、乡村道路改造……全县实现村村通公路。

  农民得到了实惠,美丽乡村建设实现284个行政村全覆盖,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深化扶贫攻坚与县域经济的互动,成为涞水县根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破口,通过扶贫主体多元化、扶贫资金资本化、扶贫对象合作化、扶贫路径精准化、扶贫产业园区化、扶贫机制长效化,“六化”并举,趟出了一条脱贫攻坚的新路径,取得了新成效。

  在探索中前行,在前行中探索。涞水县经过科学研判,认为扶贫脱贫工作已经呈现两个转变:由区域贫困向个体贫困转变,由开发性扶贫向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并重转变。

  新的转变带来新的任务,新的探索带来新希望,目前全县上下,全新发力,久久为功,一幅唯美的大决战脱贫攻坚画卷在涞水大地正在徐徐展开。

 

责任编辑:赵文强
主办: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 冀ICP备1000139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