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至 脱贫忙——张家口市万全区的脱贫攻略

2018-11-08 13:37:08 来源: 长城网

  长城网11月7日讯(记者陈雨松郝朋起耿佳)今天是2018年11月7日、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立冬,是冬天的开始。这时的塞外山城张家口,已经显得格外寒冷。长城新媒体记者来到了张家口市万全区,对贫困群众、扶贫干部、扶贫企业进行了走访,来看看他们是怎么脱贫的。

  【暖·心】

  家住张家口万全区郭磊庄镇何家屯的贫困户李慧林,中午下班后,特地赶回家里陪老伴儿吃立冬饺子。一进家,老李就匆忙拿出手机,告诉我们今天他需要进行低保金的身份认证。

 

  李慧林的家。记者郝朋起摄

  我们非常好奇如何通过一部小小的手机就能完成身份认证呢?“你看这里有专门进行身份认证的APP,点开APP后拿出自己的身份证进行扫描,然后打开前置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很省事,再也不用大冷天出去进行身份认证了。”老李一边说着,一边演示给我们看。

 

  “人脸识别”身份认证APP。记者郝朋起摄

  我们发现,通过这款专门APP完成相关项目身份认证后,不仅可以及时领取养老、低保等各种补贴款项,还可实时查看贫困信息、明白享受的各项政策。这样一来不仅让老百姓时刻心中有数,而且实现了精准识别人员、精准发放资金、堵住资金发放微腐败的漏洞,真正把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李慧林用手机向记者展示“人脸识别”身份认证APP。记者郝朋起摄

  正当我们感叹于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扶贫领域所带来的便捷时,李慧林的老伴儿已经将午饭端上了餐桌。红彤彤的大枣、热气腾腾的玉米,还有刚出锅的饺子,光闻着香味就已经让人食欲大增。“这红枣都是自家院子里长的,玉米也是咱自己地里种的,这黄饺子皮是玉米面和的”李慧林的老伴儿赶忙招呼我们上桌吃饭,张家口人的热情好客让初来乍到的我们感到格外温暖。

 

  金黄甜糯的万全玉米。记者郝朋起摄

  万全县是“中国鲜食玉米之乡”,因此万全人的餐桌上无论什么时候总少不了玉米。

  玉米要整条吃才带劲儿,金黄的玉米散发着谷物气和奶香气,一口咬下,玉米粒既软糯又富有弹性,玉米粒总是会微粘于唇齿之间,因此嘴里咀嚼着玉米,不时发出“啧啧”的声音。吃过万全玉米,才知道这“中国鲜食玉米之乡”可不是浪得虚名。

 

  长城新媒体记者与李慧林夫妇聊天。记者郝朋起摄

  吃着香甜的玉米,我们当然也不能忘记此行的目的,于是和老李拉起了家常。老李说,老伴儿身体不好,干不了重活,一双儿女又常年在外打工,家里的地常常因为缺少劳动力而荒置。现在他和当地的一家叫作禾久的企业签订了玉米长期种植收购合同,现在从前期播种到浇地、施肥、除草的田间管理等都由公司负责,让他省了不少力。前一阵玉米收获时,公司还组织专业队来收割玉米,如果合同价格低于市场价格还以市场价格收购。老李说他现在白天有时间到禾久上班了,家里每月有了稳定收入,也不用孩子们操心了......

  老李说起现在的生活来,总是滔滔不绝,我们便决定到他上班的地方去看看。

  【暖·企】

  换上统一着装,带上无菌帽和口罩,我们进入到了禾久的生产车间。为了保证玉米的新鲜,车间的温度要比外面还低上几度。成堆成堆的新鲜玉米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在流水线上码放着,等待最后的真空包装。工人们动作都十分熟练,充满了干劲。

 

  长城新媒体记者采访禾久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占兵。记者郝朋起摄

  “我们公司优先使用贫困村劳动力,长期用工有200多人,都是当地农民工。到了鲜食玉米的收获期,季节性临时用工可以达到500人”禾久农业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占兵在流水线前向我们讲述着企业的带贫方式。

  张总告诉我们,除了开展“订单农业”和用工优先贫困户外,“扶贫股份合作制”也带动了贫困户们实现稳定脱贫。2016年以来,禾久先后吸纳4个镇22个行政村1092户贫困户以每户5000元财政扶贫入户资金入股公司,期限为10年。前5年每年按入股资金的12%分红,后5年每年按入股资金的20%返本。这些分红,为贫困户的长期生活提供了保障。

 

  流水线上工人们正在忙碌着。记者郝朋起摄

  在走访中得知,在流水线上工作着的,有不少都是已经脱贫和未脱贫的贫困户,人均收入每月3000至5000元不等。一年一茬的玉米,在这里通过加工包装,成为了畅销海内外的明星产品。在万全,像禾久这样的带贫企业还有十几家。而且很多企业都有自己的“扶贫办公室”,研究适合自己企业发展方向的带贫办法和思路。

   【暖·策】

  张家口万全是国家级贫困县,同时也是张家口市拟第一批脱贫出列的县区之一。高屋建瓴,综合统筹,才能标本兼治。当地政府通过综合施测,完善企业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脱贫的良性循环。在下午时,我们来到张家口市万全区脱贫攻坚办公室,来听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聊聊这里的脱贫经验。一走进脱贫攻坚办公室,就被对面墙上的电子显示屏吸引了注意力,这个电子屏显示的是万全区为脱贫打造的大数据云平台,屏幕上的动态数据让我们直观的了解了万全目前的扶贫脱贫情况,这与我们在李慧林的手机上看到的APP是直接相连相通的,运用大数据进行精准扶贫。扶贫攻坚办的工作人员看到我们过来,便给我们讲解起了万全扶贫民生领域的“人脸识别系统”。原来,万全区是全省率先探索推行扶贫民生领域“人脸识别系统”的地方。通过APP和在万全区各机关以及医院等公共场所设置人脸识别终端机,建立起了政策宣传、精准扶贫、科技反腐“三位一体”同步推进平台。共分为6大板块,涵盖了9个部门、30项业务,政府给每一个贫困户都制定了二维码,贫困户可以随时了解自己的帮扶信息,让“数据多流动、群众少跑腿”,实现了精准识别人员、精准发放资金、源头杜绝腐败。

 

  万全区脱贫攻坚办公室工作人员边培平。记者郝朋起摄

  人脸识别终端机。记者郝朋起摄

 

  另外,万全区围绕特用玉米种植、设施错季蔬菜种植、旱作农业、生态林果、畜禽养殖五大扶贫产业,筛选出12家带贫能力强的域内企业,推行了二次收益分配。

 

  万全区医院的惠农健康保险结算处。记者郝朋起摄

  针对因病因残致贫占比高达73.8%的的实际,政府还拓展延伸医疗“三重保障”,按每人每年825元的标准为贫困户、低保户和五保户投保惠农健康保险,实现了“四重保障”全覆盖,贫困人口就医实际自付比例降低到5%以下。

  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助脱贫,政策保障重实效。人们的日子,也像万全金黄甜糯的玉米一样,越过越甜,越来越暖。

责任编辑:赵文强
主办: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 技术支持:长城新媒体集团 冀ICP备10001396号-1